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5月14日,“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巡回宣讲活动在我校举行。济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纮,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许可,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申世平,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蕾,山东管理学院院长韩作生等领导出席活动。学校师生500余人参加活动。宣讲会上,济南广播电视台天下泉城客户端总监朱永宁、“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济南市乡村好青年”刘朝丽、“用一只手拥抱世界”的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刘旭、长清区青益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张金玲及山东管理学院校友、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尚烤佳创始人刘晓廷5名人才代表与我校师生分享了在济南追梦圆梦、成才出彩的奋斗经历。通过“面对面”的榜样示范和经验传输,帮助在校学生构建职业坐标系,强化个人成长的内驱力。现场师生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属于济南的多面魅力,更加坚定了毕业后留在济南的决心,导师案例分享和政策宣讲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济南城市发展脉搏和产业需求,帮助学生明确了未来职业规划方向。活动通过“事迹宣讲+政策推介+专场招聘”,充分激发广大青年人才对“我在济南刚刚好”的情感认同,吸引更多青年学子留济发展。宣讲现场播放的青年人才政策解读视频,生动活泼地讲解了济南在青年人才安居、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也让青年学子留济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4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以《山东管理学院:打造“智能+”专业特色 培养新工科数智人才》为题,报道我校紧密对接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智能+”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动手、特别能沟通”特质的“三特”新工科数智人才的经验做法。山东管理学院:打造“智能+”专业特色 培养新工科数智人才山东管理学院紧密对接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智能+”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动手、特别能沟通”特质的“三特”新工科数智人才,为山东省制造强省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一、价值观引领,创新打造思政育人新体系学院以“助力中国智造”为价值引领,以智能制造产业使命感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为切入点,融入“工匠精神、产业报国”等思政元素,将价值融入落实到“第一课堂”,将价值塑造内化到“第二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方位贯通。依托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四个载体,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搭建“三馆两苑一书屋一基地”劳动教育平台,将厚植劳动情怀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质量文化创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特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为学生厚植劳动情怀,强化学生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涵养,增强学生服务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二、产教科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紧密对接山东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以“智能+”为突破口,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有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感知与智控山东省高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数据治理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形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安全”“智能管理”等特色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实施通识教育课程贯通劳动安全、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专业课程贯通多学科交叉专业素养,选修课程贯通数字化与智能化素养。与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包含不同行业场景的智能人才培养生态,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将产业生态国产核心技术融入课程、教材和平台,建设测联动的AI教材、基于图谱的AI课程,虚实结合的AI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智能化研学育人环境教学资源,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方向,校企共建产业案例库,持续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三、项目式贯穿,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对接产业需求,深化“能力为重、突出应用、产教融合、强化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抓住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构建了包含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能力实践、素质拓展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五大实践”模块,遵循基础训练、综合实践、工程实践及创新实践“四个逻辑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业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按照知识迭代、方法迭代、能力迭代的原则层次递进,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兼顾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完善了全视角考核和多元化达成度评价机制,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围绕“智能+”特色方向,凝练了智能安全帽、智能小车、智慧视觉一体化系统等一批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项目,形成了经典进阶式挑战性项目库,依托项目库开展的“分层递进、项目贯穿”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四、课创赛联动,培养“三特”新工科人才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每年举办“智汇大讲堂”“梦想100”“北斗100”等学术交流活动60余期,形成良好学风、教风。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目标,构建“一二课堂互动”“课内课外融合”多层次育人体系。将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与课程进行融合,完善“竞赛+科协+星光学堂+产业学院”科创平台,构建“管理运行机制”“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导师小组”“科技创新基地”“学生创新协会”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每年举办“挑战极限,纸桥承重”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构建“项目式学习+赢创力实践”开放共享平台,开展各类专创融合教育活动,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跨学科协作和团队沟通能力,积极培养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动手、特别能沟通”特质的“三特”新工科人才。
2月28日,由山东管理学院主办,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联合策划承办的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平行展“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在山东管理学院成功启幕。山东省教育厅、济南市文旅局、长清区委宣传部、各兄弟院校领导嘉宾,策展团队、参展艺术家代表、艺术界学者嘉宾及各企业代表出席此次开幕式。山东管理学院院长韩作生致欢迎辞,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桂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分别作为嘉宾代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群业教授作为艺术家代表分别致辞。韩作生向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嘉宾和艺术家代表及各界人士致以诚挚欢迎,并表示学校始终发挥艺术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地融合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平行展以艺术为纽带,架起科技与人文对话的桥梁,为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赓续注入新动能。王桂龙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平行展通过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传承中华文化根脉、赋能学科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艺术教育在数字文明时代的使命,不仅要培育兼具科技素养与美学底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深耕齐鲁文化沃土,从儒家思想、黄河文明中汲取养分,助力传统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董占军表示,通过人工智能与传统艺术创作的结合,探索多元化创新表达,既是艺术的时代表达盛宴,更是面向未来的立体美育实践。本次展览汇聚多校创新成果,为公众呈现多元前沿作品,成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生动范例。顾群业结合个人创作经验与作品阐释,与大家一同探讨传统艺术与人工智能这一充满时代张力的命题,并对本次平行展的策划主题、阵容规模、主办团队、组织与执行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本次平行展延续“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思考,以当代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为探讨核心,邀请国内外30余位院校艺术领域专家学者、知名艺术家,展出涵盖油画、国画、综合材料绘画、影像、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100余件作品,平行展旨在探索优秀文化在智能时代的创新路径,追问非遗技艺的当代使命,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创新融合,引发社会各界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持续思考。艺术家们以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打破传统创作边界,让传统艺术形式在数字光影中焕发生命力。在“造物智绘:传统艺术的智能再生”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务实建言,探讨新时代更好履行社会使命、回应时代需求、在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平衡中贡献高校智慧的多维路径。本次平行展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融合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探索、主流价值观的感性传递。今后,学校将紧扣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导向,为科技赋能;赓续中华传统文脉,为文化赋能;推动艺术资源转化,为城市赋能。持续为培育兼具人文温度与科技锐度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丰富契机,书写科技强国、文化复兴与城市新生的时代答卷。(图\谭捷 文\王硕 来源\艺术学院 供稿审核\洪芳 编辑\祝瑞 王婷婷)
近日,济南市科技局公布了2024年度济南市科技计划“揭榜挂帅”立项项目名单,我校智能工程学院尹磊、于治国等参与申报的2项课题获批立项。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是济南市为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培育济南新质生产力,引导济南市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攻克全市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而设置的项目。2024年共收到济南市企业提报的技术需求198项。根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济南市科技局择优确定78项企业技术需求,纳入2024年市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公开发布,每个项目予以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来源\科研处 供稿审核\杨成宝 编辑\祝瑞 王婷婷)
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敏博士的理论文章《认识美西方政治钟摆律》在《大众日报》2025年2月18日第6版(理论·思想版)发表。文章认为,当前美西方政治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美欧国家部分领导人表现出反传统、反建制、非理性人格特质,欧美发达国家右翼得势、政策保守化、社会民粹化等,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密切关注。文章论述了上述特征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并总结,“理性”与“激情”作为西方文明中生发流传的两种核心智识要素,是西方历史文化和知识体系中的元特性,构成当今美西方民族、社会和政治结构的硬核形上元;对于把握当前美西方政治发展可发挥前意图功能。“理性与激情”“自由与秩序”“建构与解构”分别建构的西方民族心理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是我们把握美西方政治发展规律的重要抓手,有助于认识其左右博弈、政党轮替的钟摆律,从而保持战略定力。(图文\赵敏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审核\齐敏 编辑\祝瑞 王婷婷)
近日,2024年度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行政事业班)项目选拔结果公布,我校财务处王洪丽教授成功入选,全国共60人。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由财政部发起,是国家《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重大会计人才培养工程。该项目是国内会计行业涵盖领域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人才项目之一,旨在培养各领域的高端会计人才。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行政事业单位优秀中青年会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周期三年,每两年选拔一次,五年共选拔培养约120人。培养对象覆盖中央各部委、各省级人民政府、中央军委总部机关及其所辖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大型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的分管财会部门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或副职,为行政事业单位培养符合新时代管理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2024年度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行政事业班)项目评选工作于2024年7月启动,经过材料申报、资格审查、材料评选、笔试、面试、公示、征求意见等环节,最终确定入选名单。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对高端财会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财会人才队伍。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高端会计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财会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来源\人事处 供稿审核\张新东 编辑\祝瑞 王婷婷)
12月13日,美国雪兰多大学商学院教授、全球创始人Dr.Yvonne Chen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副校长董以涛参加座谈交流。董以涛对Dr.Yvonne Chen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国际化办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Dr.Yvonne Chen感谢学校的热情接待,介绍了雪兰多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双方表示,愿意加强两校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会后,Dr.Yvonne Chen一行参观了学校的智慧教室、实验实训中心、劳模教学综合楼。(来源\国际交流学院 供稿审核\侯雪丽 编辑\祝瑞 王婷婷)
近日,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认定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名单,我校智能工程学院申报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数据治理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数据治理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我校智能工程学院和济南致业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乐普韦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面向山东省安全生产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控制、多元大数据融合以及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发和服务为主要方向,紧密契合省市智能安全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成果转化等活动,不断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来源\科研处 供稿审核\杨成宝 编辑\祝瑞 王婷婷)
近日,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202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发布,我校辛宝英教授团队著作《中国乡村振兴与工会工作》入选。《中国乡村振兴与工会工作》自10月份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上市一周首印图书当即售空,11月二次印刷,曾入选京东和当当新书热卖榜,并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荐为重点推荐书单。(来源\工会理论研究院 供稿审核审核\辛宝英 编辑\祝瑞 王婷婷)
为增进校友联络,凝聚校友力量,分享校友企业资源, 11月24日,学校合作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走访青岛校友企业并举办校友座谈会,座谈会由合作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商漱莹主持。座谈会前,合作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与部分校友走访了校友企业青岛鑫雷音电子有限公司、青岛兄弟纸业有限公司、李沧区千人教育考试中心等 ,听取了校友代表在青岛的创业史、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产业布局情况及未来规划。商漱莹对企业家校友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誉,并热情邀请校友企业回母校招聘录用毕业生。商漱莹为向学校自发捐赠的校友们颁发了捐赠证书。座谈会上,商漱莹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情况,并表示学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历届校友们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支持,希望校友们能够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随后,校友们亲切交流、热情分享,既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们辛勤栽培的感激之情,也对学校今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表达了对母校美好未来的诚挚祝愿,希望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合作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及青岛校友代表参加座谈会。(图\王铁鑫 文\王小攀 来源\合作发展处(校友工作办公室) 供稿审核\商漱莹 编辑\祝瑞 王婷婷)
  43条  123
 

历城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邮编:250100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丁香路3500号  邮编:250357

山东管理学院校友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15382号-1

关注山东管理学院校友服务平台公众号